字体还分场合?那楷书、行楷等字体分别适合什么场合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行楷 永 字体还分场合?那楷书、行楷等字体分别适合什么场合呢?

字体还分场合?那楷书、行楷等字体分别适合什么场合呢?

2024-07-16 08:3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话都说到嘴边了

那就来看一下“永”字从楷书到草书的变化吧:

“永”字从楷书到草书的变化

是不是很直观的看出这些字体的区别了?

下面来详细介绍一下这些字体的区别和应用!

👇

楷书

楷书,也叫正书或真书。

特点:字形方正,笔画平直,结构严谨,点画清晰,书写速度较慢。

用途:古时多用来作刻石、提匾、抄录文章等,与篆隶功用一致。在现代,楷书主要运用于规范字与书法创作,其实用性已被现代科技部分取代。

@无泪也潇湘

适用场景:手写楷书的情况大多只出现在小学课堂,书法作品中。但相对其他书体,楷书由于书写速度慢,结构清晰等特点,比较易学。所以很多刚开始练字,没有基础的人会选择练习楷书。

楷书“永”

行楷

行楷,流动的楷书。

特点:在保留了楷书的结构特点后,加入了一些行书的笔意,偶尔借鉴一些较易认读的行书写法。行书笔意的加入代表着书写速度的提升。但既要保证其点画位置的严谨性,又受到不能过多简省笔画的束缚,书写速度仍然有限。

@長仇沙康

适用场景:行楷比较容易使他人可以顺利认读,同时又能适当表达个性的场景。例如,教师板书、手写告示、手写简历文件等。

大多数初学者对行楷学习也都存在一定误会,认为行楷比正楷更难。其实学习楷书作为基础的原因主要是方便大家能够清晰的理解汉字结构和正确的笔画写法,也就是训练字的形体意识和肌肉习惯。行楷很大程度的保留了楷书的结构,只是在肌肉习惯的训练上有一些差别,所以不要担心,行楷和楷书都很适合零基础学习!

行楷“永”

行书

唐代张怀瓘在《书议》中说:"夫行书,非草非真,离方遁圆,在乎季孟之间。兼真者谓之真行,兼草者谓之行草。"

行书届的楷模

特点:在古时多用作文章草稿使用。在楷书的龟速与草书的潦草之间找到了平衡,是真正为实用而生的书体。而本文中所说的行书,是狭义上的,比行楷书写速度更快结构更自由、比行草更易认读的“行书”。也就是多数实用派所追求的“又快又好看的字”。

谁还不是个楷模呢

适用场景:适合成人练习用于工作和学习中,可满足大多数人的实用需求。但速记“除外”,因为好的行书中,节奏感是必要的。节奏感指的是书写快慢的交替变化,而不会一味的只追求快。所以在需要速记的情况下仍然是很难胜任的。

同时,行书在书法学习中不适合零基础学习,因为行书的结构和用笔变化多端规律性差,且好的行书需要一定的速度来支撑。建议想要学习行书的同学先掌握楷书或行楷中的一种,在行书的学习中会事半功倍。

行书“永”

行草

特点:书写中使用了更多的圆转及草书写法,提升了速度,削减了行书易于认读的特性。

用途:在古人的生活中,多见于文章草稿书写和手札书信中。现代可用于会议记录、新闻采访等。

适用场景:工作党进行会议记录;日常笔记创作;书写需求量大,需要速记,不需要其他人看懂。书法初学者不建议尝试,难度较大。

行草“永”

草书

草书主要分为章草(古草,隶书演变而来)和今草(不再似章草的字字独立,笔意更加连贯的草书)。今草又分为小草和大草(狂草)两种。

用途:古人多用作“急就章(指匆促写成的文章或奏章)”,是一种经过约定俗成,高度符号化的汉字。

适用场景:用于艺术创作,书法比赛展示当中。

楷书到草书呢,

行笔速度是越来越快的。

每种字体都有它们的应用之处。

你都get了吗?

分享一段《书谱》中的经典段落

“草不兼真,殆于专谨;真不通草,殊非翰札,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乖使转,不能成字;真亏点画,犹可记文。回互虽殊,大体相涉。故亦傍通二篆,俯贯八分,包括篇章,涵泳飞自。若毫厘不察,则胡越殊风者焉。”

写草书不兼有楷法,容易失去规范法度;写楷书不旁通草意,那就难以称为佳品。楷书以点画组成形体,靠使转表现情感;草书用点画显露性灵,靠使转构成形体。草书用不好使转笔法,便写不成样子;楷书如欠缺点画工夫,仍可记述文辞。两种书体形态彼此不同,但其规则却是大致相通。(反正我还是没看懂···)

学一种字体,其他的字体也要了解。对于其他字体,如果一点也不清楚,那写出的字也只是困于原地,短板就会比较明显。

本次的内容就是这些啦!

相信大家现在已经

对各类书体的区别和适用场景有了一定的了解,

对于选择适合自己的字体也有了一定的把握。

那么,你现在处于哪种环境?

练的字体又是哪一种呢?

评论里见哦~

小编 / 格蕾丝

模板 / 一起练字老师

明白人才会点一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公司简介

联系我们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专题文章
      CopyRight 2018-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